网上有关“作者陈慧瑛的筒介和写作背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作者陈慧瑛的筒介和写作背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陈慧瑛,1946年出生于新加坡,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当代作家,1959年回国。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等,发表诗文3000余篇,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3项。曾被评为“侨界十佳、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洪镜湖先生是陈慧瑛的外祖父,是新加坡知名的爱国华侨,对祖国的抗日事业和家乡的教育与建设有诸多捐助。
扩展资料
《梅花魂》作者:陈慧瑛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回忆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读到思想诗时,总会落泪;外祖父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痛哭;外祖父因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在我回国前,外祖父送我墨梅图;外祖父又到船上送我梅花手绢这五件事。
中心思想: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莫怀戚的资料?
梁文福早期毕业于公教中学、华中初级学院后,1988年以中文系第一名和文学院第一名考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普通学位,1989年获荣誉学位,同年获研究奖学金,1992年获文学硕士,1994年获研究奖学金于南洋理工大学中国文化与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中文文学)。梁文福的父亲是一名记者,母亲是针灸中医。1992年,娶妻刘秀美,至今膝下无子女。
梁文福有“新加坡派”创作人之称,长期在创作路上耕耘。 文学方面,他的散文、小品、诗歌、寓言、小说创作,形成风格,读者众多,收获颇丰,频频获奖。包括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颁发第一届青年艺术家奖(文学)(1992)。 新加坡书籍理事会书籍奖(散文)得主(1996)。
音乐创作方面,他的词曲作品备受国内外肯定,华人世界许多知名歌手都曾跨国演唱他的创作,并且多次获奖,包括新乐奖最高荣誉大奖,最佳作曲人和最佳作词奖(1987)、新谣节最佳作词和最佳作曲大奖(1989)、金曲奖最高荣誉大奖(1994),最佳本地作词奖(1995)。
梁文福在本地创作界创了不少“ 首开先河 ”的记录,包括第一位出版个人词曲作品专辑的新谣歌手及作者(《门》,1986),第一位以个人词曲作品开大型演唱会的新谣歌手和作者(《爱的名字》,1988),第一位以同一本诗集的作品谱曲,成为完整欣赏会节目,亲自表演的本地诗人(《其实我是在和时光恋爱》诗文欣赏会,1989)。第一位以个人词曲作品独立作为国家音乐节节目的新谣作者。(《新加坡PIE》,1991)。第一位创作大型华语音乐剧的词曲作者(《雨季》,1996),为第一部描写本地音乐创作人奋斗道路的**写主题曲(**《轨道》主题曲《你是不是还在》,1997)。
除了文学和音乐创作 ,梁文福多年来参与了许多义务的文化工作 ,他是国家艺术理事会的艺术资源委员会委员 ,电视华文节目咨询委员会委员 ,以及国家图书馆华文图书服务咨询委员会委员。
梁文福中学时期,梁文福便开始写作,并多次在全国中学生文艺创作比赛中夺魁。他擅长于写各种文体,除了散文,在诗歌、小说、寓言和小品文等方面都有自成风格的表现。
梁文福也曾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包括国家艺术理事会在1992年颁发的第一届《青年艺术家奖》(文学)。已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最后的牛车水》、《自然同窗》、《曾经》,新诗《盛满凉凉的歌》、《其实我是在和时光恋爱》、《嗜诗》,小品文《批眉情》和寓言小说集《梁文福的21个梦》等。梁文福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谣歌手和著名的音乐创作者。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加坡出现了一种风潮,年轻一代,尤其是校园中的学子们,开始自己去创作和演唱歌曲,用自己的声音去唱出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理解,这也就是盛极一时的"新谣"了。而在十六岁那年,梁文福参加学校辩论赛败北后写下了他的第一首歌"写一首歌给你",从此开始了他的新谣生涯,并成为了新谣的"重要开拓者和发扬者之一"。
之后,华语乐坛中的许多港、台、新、马歌手,都选唱了梁文福的创作。与其说他们唱红了梁文福的歌曲,不如说是梁文福写红了他们。他也多次获颁音乐大奖,例如1987年新乐奖、1995年金曲奖和1999年词曲作家协会的最高荣誉大奖,以及多次的最佳作词人与作曲人奖。
在1996年,梁文福负责了新加坡第一出大型华语音乐剧"雨季"整出剧目的编剧和词曲创作工作。次年,他也为新加坡**"轨道"谱写主题曲"你是不是还在"。"他在文学界和音乐界之间搭建桥梁。" 这是新加坡著名的戏剧前辈郭宝昆曾经给予梁文福的评语。的确,如果没有梁文福,就不会有极富文艺气息的新加坡创作歌谣。由此可见,梁文福有着颇高的音乐造诣。他的作品在深入民心的当儿,却不失高雅的文艺情操;在推广音乐文学的理念中,也没有坠入曲高和寡的凄清悲凉中--相信这就是所谓的现代才子吧。
80年代,他是新马家喻户晓、深入民心的学生歌手和创作才子,谱写一代人的本土感情和集体记忆。90年代,他是新加坡音乐走向国际的幕后重要推手之一,通过词曲向华人世界展现新加坡的音乐文学特色。从《细水长流》、《一步一步来》、《新加坡派》、《历史考试前夕》到《担心》、《每次醒来》、《没有人》、《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两岸三地不同世代的顶尖艺人和优秀歌手都曾演绎他的词曲创作,唱成经典。
在2007年,以梁文福词曲作品为编写题材,并由杜国威编剧、郭践红担任艺术总监的华语音乐剧《天冷就回来》被媒体誉为新加坡历来最成功的华语音乐剧。2010年,音乐剧《雨季》再度上演,梁文福大幅度修订了剧本,写了许多新词,并联同叶良俊写了不少新曲。导演是获得多项戏剧奖的吴文德,由新加坡歌手陈洁仪、享誉百老汇的田伟鸿和新加坡驻香港的优秀舞台剧演员刘俊葳主演,音乐剧总监为陈慧玲。此剧被媒体评为「华语剧场专业化的体现」,创下20年来华语剧场一轮演出观众入场人次新高纪录。2012年,新加坡「妆艺大游行」庆祝40周年,梁文福受邀为「特邀艺术家」,为大会主题曲创作歌词《爱让你看到》。
莫怀戚,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1992年6月),小说记录了一个自称大律师的奇人(本是中学教师)依靠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智,将生活中一些法律管涉之外的社会问题层层剥开,如汽车司机戏耍路人、匿名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婚外奸情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作品中,涉及到大量中外学术理论,包括哲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学、刑侦学、法医学、社会学、遗传学、伦理学、佛学等等,可见作者之博闻强志。作品描写入情入理,且颇富人情味,可读性很强,在当代推理小说中可谓上品。
关于“作者陈慧瑛的筒介和写作背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折叠号的签约作者“帖俊杰”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作者陈慧瑛的筒介和写作背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作者陈慧瑛的筒介和写作背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作者陈慧瑛的筒介和写作背景》内容很有帮助